首页 网站地图

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

发布时间: 2024-05-16 13:27:44

中药治疗疑难杂症效果怎么样?

治疗疑难杂症的全是中医我问过很多学中医或学习的人、得病的或健康的人,全世界疑难杂症的是中医还是西医?结果大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是中医!。对很多西医认为绝症的疑难杂中医能治好。所以我觉:中医治疑难杂症效果应比西医妈。

搜一下:济南建联中药总店的老中医怎么样?哪一位治疗疑难杂症最好,请亲身治疗过的人回答,谢谢!

中医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中医重调理,讲究阴阳调和,即中庸,所以改善体质才是中医的主导思想。体健则无病生,改善体质是长期工作,所以中医成效慢点但副作用基本没有鸟

中医的诊断主要是四诊:望、闻、问、切。中医治疗疾病的思想理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另外就是实则补之、虚则泄之。

"治病求本"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啊!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分证型而言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就可知道中医是要让患者从不健康或者不协调的病理状态转归成正常的生理状态,其中的思想是要治标更要治本的,所以称其为治病求本。

而西医的询证医学则是从微观上来解释人体的疾病的,虽然也是寻求人的治病根本,但是实际来说,很多病只是只能缓解症状,最后是借助人体的自身恢复而完成的康复。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如有理解错误之处请大家见谅!谢谢!!

中医怎么治疗白血病

在临床上,白血病患者一般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结等器官不同程度的肿大等症状,同时还可表现为正常血细胞减少、周围血白细胞质和量发生异常变化等现象。

1。邪毒炽盛型

该型患者多表现为高热烦躁、面色苍白、汗出口渴、皮肤出现瘀斑、肝脾肿大,或伴有关节疼痛、溲赤便干、舌质红或淡红、苔黄白、脉浮数或弦数等。在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为主,可选用以下方药:白花蛇舌草18克,半枝莲、金银花各15克,丹参、赤芍各12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下。伴有恶心、呕吐者,可在原方中加入陈皮15克,竹茹12克;便秘严重者,可在原方中加入大黄9克。

2。气阴两虚型

该型患者多表现为低热自汗、面色灰白、手足心热、少气懒言、头晕目眩,或伴有皮肤出现瘀斑、肝脾肿大、舌质红、苔黄白、脉细数等。在治疗上应以益血滋阴、化瘀散结为主,可选用以下方药:党参30克,麦冬、夏枯草各15克,知母、鸡血藤各18克,丹参12克,大枣7枚,甘草9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下。食欲不振者,可在原方中加入鸡内金15克,神曲、山楂各12克;烦躁不安者,可在原方中加入钩藤、茯神各12克。

3。肝肾虚损型

该型患者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或昏迷,可伴有视力模糊、肢体麻痹或抽搐等,舌质红、苔黄或白等。在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熄风安神为主,可选用以下方药:丹参、莪术、钩藤各15克,黄芪30克,天麻12克,川芎、甘草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下。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视神经乳头水肿或颅内压增高者,可在原方中加入茯苓15克,木通12克。

4。气滞血瘀型

该型患者多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伴有鼻衄、呕血或便血,重者可见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在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化瘀止血为主,可选用以下方药:黄芪18克,红花、桃仁、生蒲黄、紫珠草各12克,川芎、甘草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下。因感染而出血加重者,可在原方中加入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各15克,紫花地丁12克。

我现在没有这些症状了

该吃些什么呀

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中医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白血病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中医怎么治疗便秘?

中医如何治疗便秘呢?

(1):第一类实症:针对本虚标实的情况,实症需要泻实,泻实包括理气、消食、化瘀;一般可以选用四物汤、保和丸、血府逐瘀汤;

(2):第二类虚症:针对本虚标实的情况,虚症需要补虚,补虚包括益气、补血、补阳、补阴;一般可以选用参苓白术,当归。

中医治疗便秘,分为药物和非药物的两大类,但便秘症状有的较轻,有的较重,通常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得到缓解。药物性治疗主要是用中药进行辨证治疗,便秘可以分为气秘、虚秘、热秘、寒秘等几类,通常具体情况如下:

一、药物治疗:

1、气秘是由于生气、气机不畅造成便秘,这时通常患者还有情绪急躁、精神郁闷等气急不畅的表现,可以调理气机为主,进行治疗;

2、虚秘部分属于气虚推动无力,伴有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少气懒言等气虚表现,部分属于血虚称为燥秘,即津液不足造成大便干。同时患者还有面色萎黄、面色苍白、血不足的表现,通常以补气或补血的方法进行调理;

3、热秘即患者体内有火,出现口苦、口臭、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表现,通常用清热泻火方法进行调理;

4、部分患者属于寒秘,即体内寒气过重、寒凝造成的便秘,表现为患者四肢发冷、全身怕冷、大便不臭、大便较硬,可用温散寒性的方法进行调理。

二、非药物治疗:

如针刺腹部的穴位、按摩腹部,对于治疗便秘都有一定治疗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妇科疾病中的疑难杂症,祖国传统中医在治疗上有着独特的讲解,采用辩证施治的理论,结合内外因,通过中草药作用于患者体内,改善病理,进而运用针灸或者其他人工疗法来缓解外部症状,进而达到理想治愈目的。中医有着上千年的理疗经验,给国人健康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是为全人类的健康造福,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不孕”、“症瘕、积聚”、“痛经”的范畴,中医一般采用辨证施治手段,本着标本兼治为原则,温肾助阳,兼活血化瘀,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祛除产生该病的内因,同时温经活血祛瘀使月经正常来潮,痛经逐渐消失,异位包块、结节、巧克力囊肿即为中医所说的“症瘕积聚”溶解、吸收、消散。服药期间月经正常来潮,同时有促进卵泡生长及促排卵作用,故可受孕,受孕后对胚胎无任何不良影响,而受孕又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之一。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其无副作用,疗效肯定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故治疗内异症中医是最佳选择,而且应及早治疗。综上所述,可见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但是由于病理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药物治疗,但这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患者在用药上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也可在饮食上多加调理,这样才能避免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中医理气活血,通淤散结之法为主。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缓急,在理气活血通淤散结的基础上佐以益气、养血、补肾等。因此,患者在选择中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中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具体制定治疗方案,一般2个月为一个疗程,大部分患者服药一个月左右痛经开始减轻,两个月后病情逐渐得以控制,囊肿逐渐缩小、吸收,有一部分患者在中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期间可以受孕。

子宫肌腺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致。对于治疗方式:手术治标不治本,即使手术,

复发几率特别大。目前来讲治疗效果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布经草热敷中医辨症治疗。

中医用药有什么讲究

网络上,医书上,不时都有各样的中药药方,但不是医生开的,不太敢用,请问,如果按自己的医学常识去配一些中药,会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主要注意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芨、白蔹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还有关木通这味药,会引起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如能不用最好不用,还有最近用鱼腥草注射液导致休克的不报道也时常发生,还有矿物类药毒性皆大,一般都作外敷,内服药严格掌握用量,另外医书中注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要都要注意,不知道你的医学常识指的是什么,如果是西医的常识,那就算了,自己开方,危险。如果实在要自己买药最好自己买点医书先学习学习,要不然难以做到辨证施治,不过自学中医也挺不容易,总之一句话,如果是单纯的经验方,尚可一用,那些疑难杂症,不是有经验的中医不好治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理是:辩证施为,以药力调平衡。平衡二字是中医用药的总纲。人生病都是因身体内不平衡导致的,但若想知道体内何处出现不平衡,则需要辩证了。

您记忆不好需要知道什么会导致记忆不好?肾主智、主髓,记忆不好说明肾精不足了,需要养肾。然后就要分清是什么原因导致肾精不足,阴虚阳虚、内热内寒都会导致肾精不足,这就需要您来辩证了。

注意若辩证不好就擅自服药,容易导致病情加重!打个比方,您是因阴虚内热导致的肾精不足,从而引起了记忆不好。但您辩证错误,用温补肾的方法来调理平衡,无异于火上加油!会令阴虚内热更加严重!病情便会加重。所以您需要注意的是辩证准确以及辩证的方法。

所以您可不能擅自用药,建议您找位好中医仔细辩证后进行调理,即可解决问题。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哮喘病的中医治疗?

听说中医治疗哮喘病不错,中医治疗哮喘病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哮喘病中医治疗方法—“三联养肺定喘”

这是中医治疗疑难病权威研究机构北京国医堂中医研究院恒康中医医院呼吸科的专家们根据“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中医理论,独创的新疗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你不妨先了解一下。祝你早日康复!

哮喘病在饮食调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哮喘病人吃温热、清淡、富含营养和维生素的食物,忌食肥腻、腥辣、刺激性和易产气食物。哮喘病人特别应改变那些不利于疾病康复的习惯性饮食方法,其注意事项如下:

1、饮食宜清淡,忌肥腻。有的病人喜欢饮食肥腻,一天不吃肉都不行,这种饮食习惯应该改变。

2、饮食宜温热,忌过冷、过热。哮喘病人,尤其是小儿、老年患者,身体已虚,脾胃功能较弱,食生冷和过冷食物后,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可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使病人体质下降,对哮喘康复不利。另外,蔬菜和水果等多属偏寒凉性食物,有人多吃了往往会使哮喘加重或发作,这与哮喘病人应多吃蔬菜水果有矛盾。解决此矛盾的办法是:在烹调蔬菜过程中,加点生姜、胡椒等热性食物,或与牛肉、瘦猪肉、排骨等温热性食物共煮,就可以克服这一弊病。避免过热(或烫)的饮食,特别是患者狼吞虚咽地进食,可引起阵发性咳嗽,从而诱发哮喘,尢应引起注意。

3、饮食宜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哮喘反复发作,由于机体缺氧,使胃肠功能减弱,少量多餐可减轻胃肠负担,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俗话说:“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正常人吃得过饱,也有害无益,何况是病人!哮喘病人吃得过饱,一则不利于消化吸收,增加胃肠负荷;二则使腹压增高,易诱发哮喘发作。故哮喘病人不应吃得过饱,而应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习惯。

4、饮食忌过甜、过咸。中医所说的"甜哮"、"咸哮",就是由食过甜、过咸的食物引起的。临床上也有患儿的父母反映:“孩子第一次哮喘发病就是由于吃过甜、过咸食物引起的。"甜食、咸食能生痰热,过甜、过咸食物不仅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而且可以引发哮喘病。所以,哮喘病人应少吃甜食和过甜食物;少吃咸食和过咸食物。咸菜、酱菜、咸笋干、咸肉等制品,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因为这些食品的含盐量大。

5、不喝冷饮及人工配制的含气饮料。雪糕、冰砖、冰棒、可乐、雪碧等冷饮及含气饮料,夏天最为少儿喜爱。哮喘患者忌用冷食,前已述及。控制哮喘患儿用冷饮虽有困难,但仍应坚决地劝说其不要饮用。因为一旦喝了冷饮就易诱发哮喘

中医如何治疗肝病

肝病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医生的治疗方法和配药不当,担误患者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及大的经济损失和痛苦。纵观医学界对病毒草性肝炎治疗的发展程度,主要采用中药治疗肝病,中药采用的是中医整体平衡理论来调节患者阴阳平衡,达到临床症状,保肝护肝的临床疗效。所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对肝病的患达到可靠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肝炎体现了中医辨证论的精神,中医把肝病分为三类,如:黄疸(黄疸肝炎)、胁痛(甲肝)、肝肾两虚(乙肝)。黄疸(内湿肝炎):内经曰:诸湿肝满皆独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黄疸、酒疸、壳疸、女痨疸,虽有五疸之分,总无寒热之异。治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者,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白术、

陈皮水煎。若欲多服去栀子。胁痛(甲肝):脉双弦者,肝气有馀,两胁作痛。盖人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於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乎。治胁痛者,必须先平肝,平肝必须先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后胁痛自平也。方用:白芥子、

甘草水煎服。肝肾两虚(乙肝):此症於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郁结而不舒,必有两胁胞闷之症,肝称木,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於仰俯之症,此病者须肝肾同补,方可治愈也。方用:白芍、

肉桂水煎服。熟地、山萸补肾之圣药,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轻重,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也,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中国古代没有甲肝、乙肝之称,中国中药对乙肝的描述,主要是肝肾两虚。此症状通过望、闻、切综合分析,判断属于那个症状,有针对性制订

疑难杂症之尿糖病中医治疗见效快稍抑

该乓护生堂中医治疗周期:

护生堂中医治糖尿病3天见效、5天显效、20天左右基本康复。

传统治疗方法不足:

方法单一,没有针对性,且治疗效果不佳

治标不治本,胰岛细胞无法到达修复,真正激活

效果短暂,暂时性降下血糖,血液循环受阻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

无法脱离药物,患者生活工作受到长期影响

偏方疗法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护生堂中医整体医学综合治疗优势:

安全、无毒性或无免疫排斥反应:中医是一种绿色疗法,是从病源着手辨证治疗,因而不存在毒性或排斥反应;

效果显着:中药有效因子能够穿透机体,调理全身,起到修复引起病变的损伤处组织的效果,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综合治疗:不再陷入糖尿病单一降糖的治疗误区,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从疾病的根源着手,激活胰岛细胞,提高胰岛组织分泌水平,促进血液循环,修复胰岛功能。

中医安全性高:中医治疗不开刀,无创伤,抑制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中医如何“治未病”?

1。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这里的“治”,并不单纯指医疗,还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内容。“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大致讲,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渐”,三是“既病防变”。它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酿成大患,在病变来临之际要防止其进一步恶化,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具体说来,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平素养生,防病于先。毫无疑问,“治未病”首先应该着眼于平素养护和调摄,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平时注意保养身体,从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袭两个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防微杜渐,欲病救萌。《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说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或者是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我们知道,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中间可能存在一个“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在“第三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足以据此确诊病症。“第三状态”的前途有两种可能:或者向健康态转化,或者向疾病态转化。中医“治未病”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其向健康态转化。《黄帝内经》中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显然,这里的“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而是在病虽未发生、但将要发生之时,采取措施治其先兆。临床上像中风之类的病证,多数有先兆症状,如头眩、肢麻、手颤等,如能及时发现,采取果断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病。还有一些发作性疾患,如哮喘病,当出现先兆症状时,或在缓解期,预先采取措施,就可以阻止其发作。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到:“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又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

相关推荐

暂无更多

友情链接
© 2023 爱采购科技 版权所有反 馈
京ICP备2023008455号